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民党统治下的萨拉齐县土匪横行、天灾人祸不断,特别是日伪统治时期,日寇蹂躏百姓,汉奸为虎作伥。敌人的残暴激起群众的强烈反抗,土默川上的白青尧村成为萨县人民探索救国,抵御侵略,实现民族解放的燎原之地。
白青尧村位于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北2.5公里处,是一个蒙汉杂居的小村庄。1927年,准格尔旗纳森达赖台吉横征暴敛的虐政激起民愤,白青尧村青年白英带领群众向当局控告,后被捕入狱两个多月,出狱后入冯玉祥部当兵。1930年,该部村后套开拔时,白英留下来从事革命活动。同年9月,经刘进仁、李春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临河支部宣传和农运委员。1932年2月,他在临河组织农业合作社,入社的贫苦农民达1500多人,8月,当局查封合作社并准备逮捕白英,白英秘密返回白青尧村。随后,李德明、杨子华、郭同春、韩峰等共产党人为躲避迫害,也相继来到白青尧村。从此,他们以白青尧为据点,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创办学校,在贫苦农牧民中播撒革命的火种。1938年秋,中共萨托归工委的薛士英、杨建林、杜如薪等受绥蒙工委派遣,来到白青尧与白英取得联系,此时八路军李井泉支队也派韩峰、包盛标、杨植霖等与白英联系,任务是开辟绥远和延安的秘密交通线。1939年夏,大青山游击队派马之歆到白青尧开展工作,在白英的协助下,全村70%以上的成年人参加了抗日救国会,20多人赴伊克昭盟桃力民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受训或参军。
1939年中秋节,由于革命基础好,中共萨托工委组织部长刘启焕也到白青尧开展地下工作。刘启焕,1918年4月生于山西省文水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7月,随大青山游击队来到土默川,先后任绥中萨托县委副书记和书记,解放后,曾任包头市委副书记。刘启焕来到白青尧后,化名刘四,以货郎身份开展工作,他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大青山到延安的交通线。这段地下交通线共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大青山到黄河南的宿亥树湾,第二段从宿亥树湾到桃力民,第三段从桃力民到乌审旗,第四段从乌审旗到延安。秘密交通线建成后,先后成功护送白如冰、白凌云等同志到达延安,还护送了东北地区的党组织人员,而延安地区的报纸、杂志、书籍、文件也通过这条线路送到大青山根据地。特别是白英以奇子祥干爹的身份,让奇子祥安全护送不少蒙古族青年奔赴延安。到1940年夏,刘启焕、白英等人发展救国会成员千余名,发展党员250多名。同年由于干旱,白青尧村有100多人断炊,村里的地主见死不救,白英等地下党员组织群众向地主强行借粮,才使人们度过饥荒。从1941年开始,日伪加紧军事扫荡和围剿,大批没有“良民证”的中共地下党员离开白青尧,刘启焕则坚持在白青尧工作。这期间,他和赵石柱通过编串话宣传抗日,如“抗日救国尽了忠,千家万户称英雄;投降日本当汉奸,千秋万代骂祖宗”“一不做,二不休,扳倒葫芦洒了油;民族恨,国家仇,抗日到底不回头”等,通过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发挥了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1943年春末夏初,国民党郭长青部挖开黄河北岸堤坝,企图用水围困日军,结果导致黄河以北四五十里的广大地区成为一片汪洋,为了度过灾荒,地下党员组织群众专门到汉奸和勾结日伪的地主田里抢割庄稼。1944年,夏粮丰收,他们又动员群众向日伪交先煮后冻的公粮,破坏日伪的征粮工作。1945年11月8日,八路军解放萨拉齐县,白青尧村的干部群众积极配合解放包头的准备工作。为培养革命骨干,刘启焕在白青尧村创办学校,共招收60多人,为遮掩耳目,他为学校起名“中山小学”。1946年冬,中山小学开学上课,刘启焕结合实际将革命道理融入语文教学中,而在上算术课时,他又通过算土地税,揭露日伪的剥削。他还亲自编写和教唱《中山小学校歌》:“走!走!走!一起走!永远向前走!决不后退!不怕那豺狼虎豹,大胆地走;不怕那路途遥远,耐心地走!前面有困难,绝不停留;后面有欢乐,绝不回头!走!走!走!,朝着最终的目标走!爬高山,过大海,朝着太阳走!”中山小学开课后,为扩大教育面,刘启焕又办起了农民夜校。同年,白英在后套开展工作时因病去世。1948年秋,第二次绥包战役前,白青尧村筹建游击队,11月,游击队成立,共有40多人,白青尧村共产党员白光任队长,他们经过40多天的奋战,共收缴地方武装枪支一千多支,三门大炮和大量弹药,有效配合了战役的开展。11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奉命东进参加平津战役,白青尧游击队大部分队员随军,中山小学的不少学生也积极参加。
时光荏苒,如今的白青尧村与时俱进,在原村庄的基础上,全部新建了小二楼,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已成为土默特右旗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上一篇:
董燕飞: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抓扶贫
下一篇:
土右旗吹响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决战决胜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