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而老年人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因此经常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对象”,作为老年人,如何预防被诈骗呢?桓台县自然资源局为您送上一份防范养老诈骗指南,请收藏!
第一类:“保健品”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老人养生保健意识,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某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会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各种神奇偏方疗法。诈骗分子往往以专业会议、健康讲座、组织义诊、免费体检等形式,以特殊功效、高科技、打折销售、消费返利、赠送礼品、会员优惠,向老年人宣传保健品,从而实施诈骗。
提示:
老人购买保健品时,如果遇到以迅速起效、治疗多种疾病、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纯天然成分、最新技术、最新科学、祖传秘方等用词宣传保健品,一定要警惕。
第二类:“低价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以低价游、免费游等噱头,吸引老年人参团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强制、诱导、捆绑销售等手段,诓骗老年人购买大量高价商品,或者途中变相增加高额费用。
提示:
老年人一定要学会甄别旅游机构资质,不盲目追求便宜,签约正式旅游合同,对自己不能辨别真假的物品谨慎购买,在旅游时索要发票、收据等凭证。
第三类:“收藏品”诈骗
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喜欢购买收藏品,但又缺乏相关知识,不会辨别真伪的特点,采用电话推销、发放广告、赠送礼品等手段吸引客户,许诺对所购收藏品进行高价回购、高价拍卖等方式,享受短期高额收益的手段欺骗诱导老年人购买收藏品。
提示:
老年人如果投资收藏品,一定要认准有拍卖资质的公司,不要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谨防拍卖公司、艺术品公司的诈骗陷阱,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
第四类:“养老保险”诈骗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可以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金,以此骗取老人钱财,骗子为防止骗局被识破,通常还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
提示:
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政策和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如发现老年人被骗,要耐心劝导,并及时报警。
第五类:“以房养老”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养老形式讲解和推介,诱骗老年人形成房屋产权“倒按揭”消费理念,与老年人非法签订房产抵押担保的借贷合同或相关协议,诱骗老年人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用于购买其推介的所谓理财产品,从而进行诈骗或非法集资。
提示:
老年人如果有理财需求,应去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警惕高息零风险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积极与子女沟通,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六类:“养老银行”诈骗
近年来,有部分公司注册为某某养老银行有限公司,并在线下租用场地,打出养老银行的名号吸引老年人存款,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
提示:
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老年人如有存款需求,应在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
第七类:“养老服务”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等形式,透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钱财,涉嫌合同诈骗。
提示:
老年人有机构养老需求的,应选择在登记管理机关进行法人登记并在民政部门完成备案的养老机构。入住前应当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约定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